江蘇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日前在新疆召開,為今后一個時期做好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越天山,育人才,補短板,謀發展,播撒產業之火,共唱文化之歌。多年來,江蘇一批又一批干部人才以“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豪情壯志,踏上新疆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持真情幫扶、科學援建,不斷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助力繪就亮麗新疆畫卷。如今,從揚子江畔,到昆侖山下,兩地人才、項目、產業、文化同頻共振,攜手向前。行走在天山南北,江蘇對口支援的伊犁與克州處處煥發著新的生機。
人才援疆,“帶不走”的種子留在天山腳下
克州的布阿吉爾沒有想到,自己隨時可能失明的雙眼,在江蘇醫生到來后恢復了正常。
2019年年底,援疆“接力棒”交到了江蘇省人民醫院援疆醫生宋寧宏等新一批援疆干部手中。宋寧宏是江蘇省第三批“組團式”醫療援疆隊領隊,到克州后被任命為克州人民醫院院長。不久前,宋寧宏通過一場遠程眼科“云手術”為4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施行了激光治療。“江蘇醫生‘亞克西’!”術后的布阿吉爾大嬸激動不已。
援疆以來,宋寧宏帶領援疆專家開展義診20余期,已為611名患者送去健康。在多方推動下,江蘇后方9家省屬醫院、克州人民醫院利用5G技術建立互聯互通的遠程醫療體系,如今,克州各地患者都能就近享受到江蘇優質醫療資源。
伊寧縣第二中學學生西爾艾力·亞力坤在家門口接受“蘇式教育”后,成績大幅提高,人也自信了。“江蘇來的老師會教書!”當地村民馬志梅道出農牧區家長的心聲。
江陰市水利局主任科員徐志華第二次以柔性引進人才身份入疆后,終日奔波在霍城多個水利工程現場勘察。后來,他發現倒須溝水庫改建過程中地下水水位較高等情況,創造性提出解決方案,成功降低了地下水水位,確保工程順利施工。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帕米爾高原、伊犁河谷上演,故事的主角有一個相同的名字——江蘇“援疆人”。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江蘇省援疆干部從單一的干部援助向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綜合性援助轉變以來,全省教育、醫療、管理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不斷走進新疆,把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帶到天山腳下。
去年,江蘇援疆醫療人才累計接診50996人次,指導和直接參與各類手術4684臺,引進新技術、新項目113項,其中29項醫療技術填補伊犁州空白、4項醫療技術填補自治區空白;江蘇援疆資金投往伊犁教育領域達4.3億元,并探索“以校包系”“名校長+管理層+骨干教師”教育“組團式”援疆模式。在“組團式”援疆支持下,霍城江蘇中學“江陰班”、伊寧縣二中“南通班”、尼勒克縣武進中學“武進班”、鞏留縣高級中學“張家港班”連續多年本科上線率100%。
“在江蘇醫療援疆專家的指導下,我完成了從爬到跑的蛻變。”克州人民醫院心血管二科主任許天寶說,原來自己只能做3種心臟手術,現在可以獨立做20多種手術。過去,當地群眾一生病都去喀什或烏魯木齊。如今,包括做冠脈造影、放心臟支架等有難度的手術,他們會首選克州人民醫院。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團隊。著眼關鍵領域、重點行業、支柱產業和重要崗位干部人才需求,江蘇援疆人在“傳幫帶”中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切實讓錦上添花式的“盆景”變成了遍地開花的“風景”。
產業扶疆,“單向輸血”變成“自我造血”
察布查爾縣是伊犁河谷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天山腳下養大閘蟹,在過去是天方夜譚。
2017年起,鹽城對口支援察布查爾縣援疆工作組通過給予資金、人才、技術等全方位支持,幫助該地成功引進稻蟹養殖技術,讓大閘蟹在察布查爾縣“安家”。隨著“長江一號”蟹苗在伊犁培育成功,當地百姓致富門路更寬。
“現在,螃蟹的品質和規格都上來了。”察布查爾縣水產養殖戶管小平說。當地螃蟹養殖面積已發展到1000多畝,到秋天螃蟹供不應求,農牧民養殖月收入最高能達到4500元。
拔窮根,靠產業。江蘇援疆工作堅守這一理念,發揮江蘇產業優勢,借鑒園區發展的成功經驗,在伊犁和克州興建起一個個現代產業園區,成為當地工業經濟的核心載體。
眼下,江陰援疆產業園建設已接近尾聲,3.78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已入駐企業8家,解決500多人就業。依托霍城縣中小企業創業園新榮園區進行“升級”,產業園發揮“技術密集+就業密集”優勢,重點發展互聯網集成服務等數字產業經濟和以防護工裝為主的紡織服裝產業。“未來將培育兩至三家重點骨干規模企業,力爭通過3年時間打造一個實現就業超1000人、產值超10億元的特色園區。”江陰市援疆干部、霍城縣商務工信局副局長王生虎說。
“員工對收入很滿意,工作積極性非常高。”新疆眾網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艾孜買提·吐爾汗說,目前該企業員工約70人,今年底預計將達到500人規模。這一由江蘇眾網科技投資的產業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
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謀劃推動采用“飛地經濟”模式建設克州江蘇產業園,在阿圖什市劃撥兩塊土地,供偏遠的阿合奇縣、烏恰縣建設飛地工業園區,為無錫支援阿合奇縣、常州支援烏恰縣發展釋放活力。目前,已完成園區管委會、平臺運營公司組建及先導區規劃編制,實施克州產業合作及產業引導項目,組織開展招商活動50余場,整合昆山、無錫、常州共同建設集約型、生態型、文化型園區工業,引進落地企業4家,總投資額7.1億元。
今年,援克前指將拓寬融資渠道,設立園區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完成30萬平方米園區產業載體及配套設施建設,落實招商引資年度目標。建成10個“江蘇情·集體幫扶農場”、2個柯爾克孜羊繁育基地并投入使用。
產業是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的引擎,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0年以來,江蘇省投入援克州資金9.74億元,實施就業與產業發展項目68個,把克州的資源、區位優勢與江蘇各地的產業優勢相結合,積極探索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產業援疆路徑,積極開展與省內企業新的勞務合作,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勞務輸出。
江蘇對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伊犁州黨委副書記朱斌介紹,今年,還與伊犁州產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江蘇援疆產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明確通過2至3年努力,圍繞紡織、電子信息、文化旅游、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建成一批十億級園區、打造一批百億級園區,把各類援疆產業園建設成為蘇伊兩地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合作共贏的標桿示范。今年計劃安排援建353個項目中,產業發展促進就業類項目達80個,援助資金4.88億元。
文化潤疆,跨越萬里心手相牽
民族團結一家親。江蘇與伊犁和克州積極開展結對交流,持續開展各類民族團結活動,促進蘇伊兩地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江蘇文化援疆項目——由民族史詩濃縮成的舞臺劇《瑪納斯》,去年在南京首演引起轟動,許多人從中打開了柯爾克孜族的生活圖景和精神世界,加深了江蘇和克州兩地人民的情感交流。
今年5月,又一部文化潤疆藝術精品劇目——大型原創歌舞劇《解憂公主》在伊犁首演,唱響了民族團結的頌歌。“解憂公主來到邊疆后,把文化和技術帶到這里,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深刻變化。”伊寧市觀眾陳建軍說,歷史與現實一脈相承,只有各民族大團結,才能帶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文藝精品,打動了人心,帶來了人氣。這兩年,位于伊犁州新源縣的那拉提因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和大型歷史劇《大秦賦》走紅。援伊前方指揮部緊抓時機,協同伊犁州對那拉提風景區進行提升改造。今年,那拉提風景區接待游客量呈井噴式增長,進入5月以來,每天接待游客五六萬人次。
伊寧喀贊其民俗旅游區是知名網紅“打卡地”。幾年前,這里是一個環境差的老舊街區。讓其搖身一變的是南京的援疆資金和先進理念。這個有著濃郁“新疆味道”的景區如今年平均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我們的傳統技藝受到了保護,還得到了收益。”喀贊其旅游公司總經理海力曼·阿吾提說。
推介多彩克州,今年5月,蘇克杯“世界的帕米爾 永遠的瑪納斯”全國攝影大展啟動后,吸引大量攝影人和游客走進克州,直觀可感的影像展示克州的風光人文、民俗文化、發展成就、江蘇對口支援克州10年來的豐碩成果,有力促進克州文化和旅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形式各異的交往交流交融,讓更多江蘇人認識了伊犁和克州。援疆干部人才與當地少數民族家庭結成“親戚”,發動調動后方資源,日積月累幫扶一個個小家庭生活發生大變化。
“我們實施‘蘇克一家親石榴計劃’,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鎮村結對共建’行動,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克州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江蘇人民的深情厚誼。”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克州黨委副書記周偉文表示,去年以來,45名援疆干部人才與當地81戶各族群眾結成“親戚”,每月與結親戶交流一次。此外,協調昆山慈善總會“瑾暉基金”、常州美德基金會等單位資助受援地貧困學生,推進36個蘇南地區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結對幫扶克州30個鄉鎮,做到江蘇對口支援克州所有鄉鎮全覆蓋。今年還將通過舉辦蘇南克州鄉鎮交流合作論壇,進一步促進江蘇干部人才與對口支援地區干部群眾結對認親、聯絡互動。
□ 本報記者 沈佳暄 梅劍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