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家門口的快遞站圓了村民“網購夢”
過了臘八就是年。1月14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來到南通市海門區(qū)悅來鎮(zhèn)保民村,看到78歲的村民楊忠信埋著頭、彎著腰,在家門口的小菜地里忙活不停。
“大白菜兩棵,沙地芋艿兩斤,青菜、菠菜、薺菜各一包,再搭一捆大蒜,明天寄,夠吃三四天。”老楊一邊盤算一邊說,自從村里通了快遞,在南通城里工作的女兒就吃上了“直供菜”。
不到兩畝的菜地,精打細算種上六七種蔬菜,如同一列列綠色方陣,在陽光下青翠欲滴。以往,老人可沒勁頭這么精心伺候小菜園。女兒在外打拼,最想念家里種的小菜,但寄個快遞要跑到七八里外的鎮(zhèn)上,太折騰。讓孩子開車回家拿又不劃算,都不夠油錢。“我們老兩口種的菜,吃不掉也賣不掉,最后大多喂了羊,可惜!”老楊說。
“現在怎么寄快遞?”記者問。“現在太方便了!上午寄,下午到;下午寄,第二天早上到。”丟下手上的活,老楊一揮手,“走,帶你去村里的快遞站看看,就在家門口。”
快遞站離他家僅100多米,門口掛著兩塊牌子——電子商務服務站、物流配送服務臺。房間約二三十平方米,四層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待取的快遞。同時,這也是個小超市,零售一些日常用品。
“老楊,今天寄點啥?”看到老主顧登門,服務站負責人黃達芳熱情招呼。春節(jié)將近,除了蔬菜瓜果,村民最近都在寄香腸、咸魚。上次還有人捕了條幾斤重的鮮魚,興沖沖拎來要往城里寄。相比往外寄,村民收到的快遞更多,有子女寄來的,也有自己買的。
說話間,門外響起汽車喇叭聲,黃達芳說了聲“快遞來了”,連忙往外跑。一輛貼著“江蘇鎮(zhèn)村公交”標志的輕型客車停在門口,駕駛員高文鋒從車里拎出3只編織袋:“保民村,14件快遞!”
打開高文鋒的工作記錄表,記者看到,鎮(zhèn)村公交每天到保民村兩趟,分別是上午10點半、下午3點,當天上午已送快遞28件。這個月,村里平均每天的快遞量約40件,最多的一天達53件。記者湊上前,細看剛到快遞的發(fā)貨單,海南的菠蘿蜜、深圳的浴霸、杭州的衣服……大大小小的盒子來自天南地北。
為了圓村民的“網購夢”,兩年前,海門出臺《推進“交郵合作、快遞共配”促進農村物流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方案》,區(qū)交通產業(yè)集團子公司與申通、圓通、韻達、百世4家快遞企業(yè)合作,成立了第三方同城配送公司,領到江蘇首張“交郵”合作體系下的快遞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以盤活交通場站、運輸車輛、快遞站點為抓手,利用“村村通”公交車剩余運力,通過交通、郵快車運力互補,構建起區(qū)、鎮(zhèn)、村三級農村寄遞物流供應體系。截至2021年底,已布點230個村級服務站,真正實現“村村通快遞”。
“快遞一到,短信通知就到手機上。”50歲的農機手趙紅生已成為網購“達人”,他告訴記者,現在足不出村,什么都能買到。
“現在我們‘買全國’,將來我們還要‘賣全國’。”保民村黨總支副書記陸麗君說,搭乘快遞進村的“順風車”,去年開始,保民村嘗試將村合作農場種的“悅淘樂”大米在“郵樂購”平臺銷售,沒想到,一個多月賣出近2000斤。
來來往往的一件件快遞,將保民村與城市的距離拉得更近,也打開了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圖景。陸麗君介紹,保民村與揚州大學合作建設的高效園藝示范園正在推進,實驗室培育的水果黃瓜、櫻桃番茄等新品種將率先落地推廣。村里還趁勢打造“書記直播間”,春節(jié)后示范直播帶貨,帶著鄉(xiāng)親“坐在家里做買賣”。(徐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