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興化 “千億”再出發 奮力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時間從不辜負奮斗者。今年上半年,興化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6.5億元,同比增長4%,增幅列泰州第二;夏糧實現豐產豐收,入選國家級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創建綜合考評位列首位;借勢省運會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1至8月份,完成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6億元,增長25.8%,增幅列泰州第一。
時間是最忠誠的見證者。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474.7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020.94億元,經濟總量連跨六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千億的歷史突破;鄉村振興深入推進,連續兩年位列全省鄉村振興考核縣級排名第一層次;全市空氣、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土壤環境保持穩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始終保持全省前列……黨的十八大以來,興化打贏了一場場大仗硬仗,跨越了一個個難關險阻,譜寫了一篇篇精彩華章,交出了一份份惠民答卷。
船到中流浪更急,奮楫者總能率先爭渡;人到半山路更陡,志堅者終將傲視群山。立足千億新起點,興化將乘勢而上,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以知重負重的狀態、唯實唯勤的作風,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奮力建設產業更強、生態更優、民生更好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聚力轉型
撐起“二次創業”堅實脊梁
元月的興化,寒風凜冽,正在召開的2022年興化市“兩會”會場內,一個“春消息”振奮人心: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迎來里程碑時刻。
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繁重任務,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十年來,興化錨定“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爭高質量發展之先,進高質量考核之位。
“興化與安井,初見,一見鐘情、一拍即合、一定終身;如今,一往情深、一脈相承、一往直前!”7月14日至15日,泰州舉行全市“三比一提升”項目建設現場督查活動。在安井食品三期項目現場,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恒用“六個一”詮釋了一座城市與一家企業的“雙向奔赴”。自2011年“牽手”興化以來,安井食品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已是國內最大的速凍調制食品生產基地。去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7.3億元,納稅1.39億元,畝均稅收超百萬元,位列泰州市第二。
敢為善為,工業經濟跑出“上揚線”。上半年,興化“三比一提升”認定新開工項目11個、新竣工項目6個,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7%、7%。加快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和“五未”土地整治,盤活(提升)低效閑置工業用地2281畝,1—8月,累計實施智能化數字化項目262個。
興化市委書記方捷說,立足千億新起點,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以知重負重的狀態、唯實唯勤的作風,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奮力建設產業更強、生態更優、民生更好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抓項目擴增量。深入實施“三比一提升”行動,著力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確保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20個、60個、70個。深入落實掛鉤聯系、幫辦代辦、集中觀摩、書記述職等推進機制,加快眾拓二期、興達擴建二期、安井食品三期、騰龍精線等重大項目建設。
抓轉型優存量。深化“再造一個新戴南”戰略部署,系統實施不銹鋼產業“7個集中”,推動向合金材料、高溫材料、特性材料等特種材料和深度加工兩端延伸。用好用足支持打造中國健康食品產業名城“12條意見”,深耕細作食品加工產業,推動向高端食品、品牌食品、特膳食品等領域拓展。
抓創新提質量。加大“畝均論英雄”改革和“五未”土地整治力度,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深化企業科技創新積分應用,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探索高價值專利培育模式,全年完成發明專利授權量300件以上。
城鄉融合
繪就“二次創業”嶄新畫卷
今年3月,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推進會上,興化作為優秀代表交流發言。2021年,興化被列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圍繞稻米、河蟹、特色果蔬、淡水魚、小龍蝦五大優勢主導產業,全力構建“五大產業鏈”,以“一鏈一策”推動主導產業“強筋壯骨”,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創建綜合考評位列首位。
牢牢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里下河地區的糧倉興化今年完成夏糧播種面積110.85萬畝、單產396.46公斤/畝、總產43.9472萬噸,單產、總產分別比去年增加2.96公斤/畝和0.3295萬噸,增長0.75%和0.76%,小麥價格平均比去年高0.5元/公斤以上,實現豐產豐收。去年,興化被農業農村部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
十年來,興化加快推進城鄉融合,既做活鄉村振興大文章,又打開城市發展新空間,不斷提升全域旅游含金量。值得一提的是,該市不斷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先后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4個,泰州市級19個。梯次培育興化市級特色田園鄉村35個,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全覆蓋。
打開城市發展空間,興化堅持系統謀劃、片區開發,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突出抓好高鐵樞紐片區、得勝湖片區一體規劃、聯動建設,打造“宜商、宜創、宜居、宜游、宜養、宜學”的東部未來城。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穩步推進26個老舊小區改造、32部既有住宅電梯加裝,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強化城市第二中心建設,加快城鎮化發展進程。
“我宣布,‘銀北門品蟹一條街’正式開街!”2021年的最后一天,興化首個以興化大閘蟹為主題的休閑美食街區“搶”在新年前正式亮相。“古街區”與“新業態”強強聯手,“銀北門”與“大閘蟹”擦出火花,“全域旅游”與“舌尖享受”聯袂上演,“新時代魚米之鄉”與“產業強市富民”相得益彰,“一只蟹”的故事在水鄉精彩上演。
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興化實體化運行烏巾蕩省級旅游度假區,全面加強千垛景區、水上森林、萬畝荷塘等核心景區的精細開發和精致運營,確保今年創成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建設為契機,全力爭取“里下河濕地保護生態島”項目落地。精心打磨沙溝古鎮、金東門老街等歷史建筑、風貌街區,推動銀北門、水西門建設。積極推進蔣莊、影山頭、洋汊蕩遺址保護利用。放大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效應,策劃打造水上運動旅游體驗項目,“二次創業”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致力民生
擦亮“二次創業”幸福底色
“家門口的大醫院,杠杠的!”今年5月,家住昭陽街道的林濤中在興化市中醫院南亭路院區順利完成食管支架植入手術,咳嗽等癥狀立馬緩解。去年8月,興化耗資10多億元建成興化市中醫院南亭路院區。新院區占地130.8畝,建筑面積138566平方米,開放床位800張,功能設備一應俱全。
把群眾的“呼聲”變成“掌聲”,十年來,興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實富民、惠民和安民三篇文章,不斷擦亮“二次創業”的幸福底色。
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城鎮累計新增就業人數11.25萬;開發就業見習崗位7574個,組織2245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組織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6.72萬人,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4.16萬人。對全市有勞動能力的8554名困難人員開展就業精準幫扶,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676個,順利安置267人到崗就業,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522萬元;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12986人,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1318.42萬元。
讓百姓健康更有“醫”靠。投資2.68億元,新建、改(擴、修)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萬多平方米。投資3500萬元,建成興化市疾控中心;投資6400萬元,完成興化市三院整體搬遷任務;投資10.6億元,新建興化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婦女兒童健康中心。實施村衛生室兩年提升工程行動計劃,投資4100萬元,新(改、擴)建村衛生室268家,村衛生室標準化率100%。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深入推進學校黨建“四大工程”,創成泰州市首批“學校黨建工作示范區”;實施教育陽光工程,推行陽光招生、陽光編班、陽光食堂、陽光收費;推進教育關愛工程,完善幼小初高一體化的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實施精準幫扶,確保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連續六年被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評為省“學生資助績效評價優秀等次”。
讓藍天白云永駐。堅持以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以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民生為重點,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抓手,切實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執法檢查力度,堅持源頭治理,精準科學治污,以鐵腕執法倒逼企業加快綠色轉型,持續筑牢環境安全底線紅線,促進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十三五”期間,全市空氣、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土壤環境保持穩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始終保持全省前列、泰州第一。
去年7月召開的興化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全力打造“興好有你”民生系列品牌,積極實施“興有優教”“興有良醫”“興有頤養”“興有益助”“興有善治”等工程,以辦好百姓一件件“關鍵小事”,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把幸福興化早日建成老百姓希望的模樣。
“新故相推,一往無前;接續奮斗,永不止步。”興化市市長殷俊說,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著一茬干,全力打造生態品質優良、生態經濟活躍的新時代魚米之鄉,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興化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董鑫 史道智 吳俊翔 / 文 新萱 周社根 / 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