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評丨隱瞞未植入支架 醫療服務豈能讓“面子”噬良心
近日,“老人突發腦梗發現醫生隱瞞未植入支架”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報道,江蘇宿遷的朱老先生突發嚴重腦梗去世,家屬在送醫搶救時發現,不久前醫生稱成功植入老人顱內血管的高價進口支架竟然“消失”。此時,涉事的操刀醫生方才承認,此前的手術未能成功放置支架并收取了費用。
這件事發生在一家公立醫院,涉事醫生給出的理由讓人大跌眼鏡。醫生稱當時有僥幸心理,“當時這個支架沒放成,我覺得很打臉,感覺下不了臺。”對于未能安裝支架卻仍收取費用,他表示,“支架沒有用,但也浪費掉了。你說不收費,去哪兒出這個東西?那還得讓醫院貼錢,我也怕處分。”
一臺影響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手術未成功,主刀醫生竟然礙于面子或者說自己的職業聲譽隱瞞實情,已不僅是職業道德問題。《錢江晚報》就此評論道,他的心存僥幸,很可能放大了病患的生命危險系數。明知有問題,也不及時采取舉措,就這么放任不管。難怪會有法學專家說,這不是一般的醫療過失問題。
客觀而言,任何一臺手術都有潛在的風險。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尊重生命、嚴守醫德底線是職責所在。《天津日報》在評論中指出,醫學知識和技能,對普通人來說有信息壁壘,醫患關系是信息不對稱的,所以才生死相托。“生死相托不是說醫生一定能挽救生命,而是寄托了對醫生的高度信任——水平可能有高低,但絕不能惡意欺騙患者及其家屬。”醫生和醫院應該做的是把真實情況告訴患者及家屬,或者轉院,或者選擇其他醫生,唯獨不能說謊。這樣做,不僅有違醫者救死扶傷的天職,也在客觀上延誤了治療。
當然,這一事件還有許多疑點待解:手術時應該不只有主刀醫生一人,既然支架沒有成功放置,涉事醫生究竟是如何瞞天過海的?涉事醫院的監督或復查機制是否存在短板?患者的最終死亡和這次手術失敗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關聯?涉事醫生和醫院要負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長江時評也指出,在一家公立醫院,醫生如何能夠隱瞞一個重要手術環節?答案要么是醫院的有關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健全,要么是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形同虛設。紅星新聞評論稱,醫院應多一些擔當意識和實事求是,深入調查,嚴肅處理,以這次事件為契機,從內部流程、醫者責任、防范措施等方面多做一些補救努力。《新京報》評論說,類似醫療事件時有發生,也是一個提醒,對相關責任人嚴懲之外,也是時候專門研究、落實相關對策了。
事發多日來,網上批評、質疑乃至猜測之聲不絕,相關部門須從嚴從速調查、回應,回應越是及時,調查越是透明,越能安撫患者家屬的情緒,降低事件在社會層面帶來的不良影響。正如《北京日報》的評論所言,絕不能任極端個案再度撕裂寶貴的醫患信任。正視社會擔憂,處理好極端個案,完善監督機制,這是對逝者的告慰,也讓全社會更安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