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沭陽縣委書記解碼“中國花谷”
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鄉”美譽的江蘇沭陽,擁有各類活躍網商5萬余家,集聚了淘寶、京東60%的花木類賣家,花卉直播銷售額占全國三分之一,平均每秒就有15.8件快遞從沭陽發往世界各地。
“中國花谷”如何激活“美麗經濟”?9月27日,第十屆沭陽花木節開幕,沭陽縣委書記彭偉在開幕式上致辭。致辭中,彭偉回顧了沭陽花木產業發展的前世今生,解碼花鄉以花為媒、以花興業的發展路徑。
圖片來源:沭陽縣委宣傳部
以下為致辭摘要——
南北花木能夠在沭陽扎根,得益于大自然的一份偏愛與饋贈。在這里,“南”與“北”不期而遇,賜予了沭陽獨特的氣候和水土環境,塑造了這片得天獨厚的花木成長之地。
是風使然。沭陽位于北緯33°至34°,地處秦嶺淮河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凜冽的北風和濕熱的南風,走到沭陽也便溫潤了起來,最佳的溫度與濕度讓沭陽成為“南花北移、北木南遷”的理想馴化基地和過渡地帶。相傳,武則天將200棵石榴苗賜予時任海州鎮守使的侄兒,石榴苗在沭陽經過精心培育,花枝繁茂,碩果累累,還出現了同株盛開五色鮮花的奇跡,后有清代小說家李汝珍盛贊“沭陽石榴甲天下”,如今成為沭陽的縣花。
也是水使然。沭陽位于沭水之陽,因水而興、緣水得名,新沂河、淮沭新河等32條河流,在2299平方千米的大地上蜿蜒流轉。據記載,北宋起沭水便宣泄不暢,水患連連,“黃河奪淮”后,更形成了著名的“洪水走廊”。為將水患之地打造為魚米之鄉,沭陽人民劈石造地、移河搬水,前有北宋科學家沈括“百渠九堰”的治水功績,后有開國治水第一仗的“導沂整沭”工程。至此,沂沭安瀾、風調雨順,充沛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讓沭陽成為花木成長的應許之地。
圖片來源:沭陽縣委宣傳部
沭陽花木種植始于唐代、成于明清、盛于今朝。沭陽自西漢置縣,已有2000多年歷史。文人賞花惜花,托花言志,詩人袁枚寫下“四季種花官荷鍤,六房如水吏鈔書”的美好詩句,見證了沭陽悠久的花木情緣,也催生了沭陽花木種植。經過130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的努力,沭陽成為江蘇省面積最大的花木生產縣、全國花木主產區之一,創成全國唯一以花木產業為主導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沭陽人民有雙“造化空間”的巧手,善于在一方陶盆中打造“方寸天地”。明代兩淮名士、抗葡英雄胡璉去官歸沭,鐘情盆景制作,所建的胡家花園院內,乾隆御賜的“臥牛望月”和胡氏后人培育的“二龍戲珠”兩株樹樁盆景,至今仍虬枝勁節,是國內現存樹齡最長的樹樁盆景之一,也是“沭派盆景”代表之作。
今天,沭陽將“方寸天地”搬進城市,持續推進“增花、增綠、增彩、增園”,玫瑰園、月季園、繡球園等主題公園百花齊放,構建了梯次完備的城市花園體系,城區綠化覆蓋率上升至44%,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園林城市、省優秀管理城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圖片來源:沭陽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沭陽著力打造“中國花谷”,加快花木產業“六個轉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全面激活美麗經濟,2022年沭陽花木交易額達240億元,成為沭陽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2022年,沭陽GDP在2020年突破千億的基礎上實現蘇北“三連冠”,位居全國縣級城市第28位、全省第14位,先后榮獲綜合實力、工業經濟等24個“全國百強縣”榮譽,制造業創新轉型、農村電商等27項工作受到國務院和省政府大督查表彰。
沭陽充分發揮國家級經開區產業優勢和平臺優勢,全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辦事最快、服務最好“四最”營商環境,桐昆、天能等4個百億級項目落戶沭陽,推動“3+3+X”產業體系和16條重點產業鏈集群發展,連續三年上榜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在全省營商環境考核中進入“第一方陣”。沭陽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做好政策引才、定向招才、鄉情留才“三篇文章”,全縣返鄉創業就業總人數達32.3萬人,擁有各類市場主體26.8萬余家。
以花為媒、廣交朋友;以花興業、共謀發展。十屆沭陽花木節全面生動地記錄了沭陽花木產業發展歷程,也成為全國花木行業的發展盛會。數字“十”在中國人心中意味著圓滿、美好,我們將“滿十進一”,繼續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好“花木文章”,做強“美麗經濟”,不斷擦亮“中國花谷”的彩色名片,共同譜寫中國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