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南通——
張謇,一個人影響一座城
編者按:提起南通,你會想起什么?
如果你沒去過南通,或許知道它是“中國近代第一城”,但你或許不知的是,這里正在奮力打造“北上海”“新蘇南”。
如果你沒去過南通,或許知道晚清狀元張謇在這里興實業、辦教育,但你或許不知的是,這里如今已是“世界家紡中心”和“新時代教育之鄉”。
如果你沒去過南通,或許知道它是江蘇第四座萬億之城,但你有所不知的是,這里既有“七虎”相競的爭先恐后,也有三個“百萬”(百萬個手藝人、百萬個生意人、百萬個讀書人)的拼搏奮斗。
這里是江海名城南通。今天,我們講述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故事。
5月23日,南通迎來第九個“南通企業家日”,本地企業家匯聚一堂,交流研討。
自2016年始,南通以法定形式,確定這一天為“南通企業家日”。作為尊重和支持企業家發展的制度性安排,這在全國也不多見。
南通,緣何對企業家如此禮遇?這還得從一個人說起。
百余年前,愛國實業家張謇由仕入商,歸鄉興辦實業,推動南通接入現代文明,南通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在南通,無論建筑業、紡織業,還是教育業、交通業等,均留下了張謇印記,正可謂“一個人影響了一座城”。
以“愛國情懷、創新精神、民本意識”為突出特征的張謇企業家精神薪火相傳,深刻影響著一代代“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南通人。如今,“重實業、重企業、重創新”已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基因。
大生紗廠舊址鐘樓與碼頭牌坊隔道并立,共歷百年風雨。人民網 張瀚天攝
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張謇,何許人也?
他是士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恩科狀元”;
他是商人,是實業家——創辦大生紗廠,推動南通較早形成以紡織業為主,向糧油加工、造紙印刷、機械制造等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的近代工業體系;
他是“創新者”,是教育家——興業30年,開辟出諸多新路,創辦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第一個民營資本集團、第一個氣象站、第一所師范學校、盲啞學校、紡織學校、水利學校、航海學校、戲劇學校等十多個“中國第一”。
甲午戰爭爆發后,張謇毅然棄官從商,從此在清末民初的實業界叱咤風云。在張謇的推動下,南通的建筑、紡織、教育等逐漸完善,成為中國近代早早步入現代文明的城市。
彼時的南通——公園、博物館、戲劇社一應俱全,電燈、電話走進百姓日常;公路四通八達,航運直通上海;閘北碼頭,工廠商鋪林立。
“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張謇起草大生紗廠《廠約》,點明實業救國的精神理念;1903年,張謇觀摩日本第五屆國內勸業博覽會后,寫下《癸卯東游日記》,記載耳目一新的所見所聞,密密麻麻的鉛字背后,可見其愈加迫切的救國濟民之心。
1921年,英國政府《海關十年報告》稱“通州(南通當時地名)是一座不靠外國人幫助、全靠中國人自力建設的城市”,形容南通是“耐人尋味的典型”。
2002年,中國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大師吳良鏞院士經過多年論證,稱南通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因為張謇,南通才成為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張謇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炅認為,張謇在南通實行了最先鋒、最成熟、理念最完備的城市實驗。
張謇企業家學院里,“張謇企業家精神及時代傳承”開課。人民網 張瀚天攝
百年賡續“張謇企業家精神”
歲月長河里,張謇留下的精神理念,與百年后南通“重實業、重企業、重創新”的城市氣質高度彌合。
“家國情懷、開放胸襟、創新精神、誠信品格、民本意識是‘張謇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南通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謇企業家學院院長單曉鳴認為,張謇的實業追求和創新實踐,深刻影響和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投身創新創業大潮,走實業報國、實業強國之路。
張謇百年前“實業可振興經濟”的愿景,如今在南通已實現。從數據上看,南通GDP接近1.2萬億元,高端紡織、船舶海工等六大重點產業集群產值規模突破1萬億,位列2023年度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50強城市第12位。
如今,當地培育出了一支“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的通商(即“南通籍商人”)。數據顯示,南通個體工商戶已達90.54萬戶,每十個南通人就有一人在經商。
通商已成為商界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勁旅,他們不僅在國內開辟市場,還廣泛活躍在世界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商界力量。
為表彰和激勵這一群體,自2016年開始,南通市將每年的5月23日設為“南通企業家日”。雖然這一天評獎紛繁,但最受關注的還是“張謇杯”杰出企業家榮譽。由于獎項含金量高,獲獎難度大,至今,僅有7人獲得“張謇杯”。
“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但我找死也要搞!”今年的“南通企業家日”民營企業先進事跡宣講會上,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石明達的發言,引發與會者熱議。
這位2017年“張謇杯”的獲得者已經79歲,為爭取我國集成電路封測領域全球競爭中的話語權奮斗了56年。1994年,石明達投產年封裝1500萬塊集成電路的生產線,獲得華晶、貝嶺等國內大廠青睞,投產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2024年5月22日14點,南通市委黨校教學樓110教室內座無虛席,來自宿遷的民營企業學員們開始“張謇企業家精神及時代傳承”課程學習。
掛牌三年的張謇企業家學院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工商聯等單位達成合作,年年“叫好又叫座”:截至目前,已舉辦培訓班858期,培訓學員近9萬人次,居全國同類學院前列。
在“張謇企業家精神”感召和影響下,南通民營經濟活力奔涌。
數據顯示,民營經濟對南通GDP的貢獻近70%,稅收和就業的貢獻超80%,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市公司占比超過90%。
長江之畔,南通產業發展載體林立。人民網 張瀚天攝
協同創新推動萬億之城再出發
南通博物苑,一臺產自1914年的大生亨利織機成為張謇技術革新理念的工業實物遺存。張謇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并做出本土化改良,是那個時代的創新者。
距離大生紗廠舊址4公里處,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10萬錠智慧紡紗工廠”內,全流程智能化紡紗設備有序運轉,顯示大屏上,各環節狀態一覽無余。
這里是“十四五”期間全國首個智慧紡紗工廠,不同于百年前人頭攢動的舊景,偌大的車間內工人寥寥無幾,即便關燈,機器也能24小時運轉,因此又被稱為“黑燈工廠”。每萬錠用工數少于10人,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
“延續張謇先生的創新精神,百年后的大生,還要走在棉紡業前列。”大生集團董事長漆穎斌說。
創新理念,跨越百年仍共鳴。
長江之畔,南通與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合作緊密,圍繞船舶海工和光電技術共建了2家省級創新中心,建成9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去年年末,長三角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首個分中心更落戶南通;
南通家紡城中,“3D+AI”技術運用于家紡畫稿,面料查詢一體機上手指輕點,不同色彩、材質、花型制作的床上用品三秒內呈現;
浩瀚海上,全球最大24000TEU級集裝箱船“中遠川崎397”輪劃破水面,融合當今船舶建造領域前沿技術,單箱油耗在同級別船型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截至目前,南通市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30家、列全國第10位;16條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鏈中,超三分之二屬于新興產業范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近40%。
今年4月7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制定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方案。作為江海之城,南通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
攀登新的萬億之階,南通向長三角尋跡“再創新”。
每年春天,濠南別業前張謇手植的紫藤都會如期開放,恰如“張謇企業家精神”跨越百年依然生生不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