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a级毛片出奶水a,人妻少妇中文字乱码,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紅色中國·江蘇印記

革命舊址尋訪 | 常州三杰:百年前的“95后”

郜超 范堯
2024年08月23日07:2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聯合人民網江蘇頻道,開展“紅色中國·江蘇印記”革命舊址尋訪系列活動。值此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今年的尋訪活動主題聚焦“追尋革命足跡 凝聚奮進力量”。人民網采訪團隊將陸續走進江蘇省內不同時期的革命舊址,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展示各地在新時代保護和利用紅色資源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  

前不久,常州市覓渡橋小學的師生舉行“重走秋白上學路”暑期研學游,從少年瞿秋白求學的莊氏塾館出發,沿途尋訪了與他成長求學相關的故居、舊址,一路穿插革命話劇演出、紅色詩歌朗誦等活動。這是當地寓教于游推出的10余條紅色研學線路之一。

師生們此次研學的對象瞿秋白,連同張太雷、惲代英一起,被稱為“常州三杰”。惲代英生于1895年,張太雷生于1898年,瞿秋白生于1899年,他們是100年前的“95后”,早早投身革命事業,生命定格在青年時代。“三位革命先驅的事跡是教育當代學子的生動教科書。”在常州三杰紀念館館長馬嵐看來,走進革命舊址感受歷史,更能激發青少年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奮斗之志。

“‘常州三杰’是從常州走出的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群體,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事業,他們的精神品質如今已經化作城市精神的一部分。”常州市委黨史工委副主任華巖說。

瞿秋白故居。人民網 郜超攝

瞿秋白故居。人民網 郜超攝

瞿秋白:我是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是我國完整譯配《國際歌》詞曲的第一人。每天清晨,激昂的《國際歌》都會在常州市延陵西路188號的瞿秋白故居響起。進入院門,瞿秋白雕像身后“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云梢”的詩句映入眼簾。這是他24歲時寫下的詩句。

這里原本是瞿氏宗祠的東院,1912年至1916年間,瞿秋白一家人寄居在此。其中數十件家具和用品,均依照當年樣貌陳列。透過少年瞿秋白的臥室兼書房,依稀可見他日夜苦讀的身影。

“瞿秋白故居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先后經歷了四次修繕。”常州市文廣旅局文物保護和管理處副處長史健新介紹,當地遵循“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在修繕中保留故居原主體結構的完整性,力求還原真實面貌。

故居東側,一座兩層樓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新建的瞿秋白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年參觀人數達30余萬人次。館內布設了《瞿秋白同志生平事跡展》,一張張老照片、油畫、信件等,生動展示著他的好學、仁孝、愛國。1927年,瞿秋白在大革命失敗后主持召開八七會議,并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

展廳中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部分代表合影》,是瞿秋白和張太雷唯一的合影。張太雷是江蘇省第一位共產黨員,也是瞿秋白的入黨介紹人。同鄉、同學,又成為革命同志,兩人1921年在莫斯科期間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張太雷故居內景。人民網 郜超攝

張太雷故居內景。人民網 郜超攝

張太雷:愿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

常州市和平中路子和里3號,一座青磚黑瓦的江南民居,1918年夏張太雷婚后借居此地,度過了7年時光。

而今,當年的生活場景得以還原:二進三開間,堂屋靠近北墻一張長條案,案上一只撣瓶、兩盞燭臺,案前一張八仙桌、兩把老式木椅;臥室梳妝臺上的照片里,妻子端坐,張太雷撫椅而立。

張太雷舊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匾額為鄧小平親筆題寫。1987年,江蘇省政府撥款對房屋進行修復,此后又進行了多次整修,并豐富了館藏。2012年,當地結合“第三批江蘇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搶救保護工程”項目開展陳展升級工作,新增了多媒體觸摸屏等現代聲光電手段提升展陳效果。

據馬嵐介紹,2018年6月,在《張太雷生平事跡展覽》開展前10天,一段影像資料從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帶回常州,這是目前唯一發現的張太雷動態影像資料。影像中的張太雷,面龐溫和而堅毅。他所參與的事業正如其名,立志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沖散陰霾,改造舊社會。1927年12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領導廣州起義,初戰告捷后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張太雷任代理主席。

2022年,江蘇省以張太雷為主人公創作的錫劇《燭光在前》獲得第十七屆全國“文華大獎”。常州三杰紀念館則從2020年開始,自主創編十多部微短劇,以革命先輩故居為舞臺,以一桌一椅、一草一木為道具,還邀請游客、學生參演。“從看劇本開始到沉浸式演出,全程感悟革命先烈的心路歷程,讓我感受深刻。”參與表演的常州大學學生張青說。

小志愿者在惲代英紀念館內講解。常州三杰紀念館供圖

小志愿者在惲代英紀念館內講解。常州三杰紀念館供圖

惲代英:留得豪情作楚囚

從張太雷故居出來,往北約2.5公里,進入十子街,一座清代傳統民居靜立在居民區中。步入院落,一群年輕人正在“利群書社”的長椅上翻閱惲代英的著作。

惲代英原籍武進,1923年8月,他在由滬赴寧途中在此小住。該處建筑群現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于2015年7月修繕竣工,后作為惲代英紀念館對外開放。

“利群書社”的名字,源于1920年惲代英在武漢創辦的利群書社。據史料記載,這是一個具有“工讀互助團性質”的武漢各進步團體的結晶體,是當年長江中下游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陣地。

惲代英紀念館第三展廳里,有一張上海大學的老照片,這所大學是“常州三杰”共同奮斗過的政治歷史舞臺。1923年,三人先后到國共兩黨共同舉辦、共產黨主持的上海大學任職,瞿秋白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張太雷用英語教授革命理論,惲代英主講國際問題和國內政治。

常州“三杰”中最早犧牲的是張太雷,他于廣州起義的次日在戰斗中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惲代英與張太雷一起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堅持在革命一線工作,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惲代英在獄中以詩憶友、銘志,1931年4月慘遭殺害。惲代英、瞿秋白都是36歲英勇就義。

“‘常州三杰’相關的紅色舊址大多已和常州的城市建設、古街保護融為一體。”馬嵐介紹,當地以“紅色傳承、寓教于游”為原則,把紅色景點、文化遺存串珠成鏈,一批線路入選國家文物局“大思政課”優質精品項目名單、全國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線路宣傳展示活動“五十強線路”等。

相關報道:革命舊址尋訪|軍旗高展耀江海

(責編:黃竹巖、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