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困難群眾
握手言和
耐心講道理
今年47歲的陳靜,是常州市武進區公安局新城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有著20多年社區工作經歷的她,對群眾工作尤其駕輕就熟,許多疑難糾紛一到她那里總能迎刃而解。陳靜聯調室是常州市公安局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個人命名的警民聯調室。工作以來,她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二次,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和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 “全國婦女兒童維權先進個人”、江蘇省公安廳“說理執法能手”、江蘇省十大“愛民標兵”、“江蘇省文明職工”、常州市“文明市民•身邊好人”、武進區“敬業奉獻”道德模范等稱號。
作為一名女民警,她溫柔中更顯剛強,生命不因為病痛的折磨而無精打采,調解工作是她拓展生命寬度的舞臺,喜、笑、怒、罵成為舞臺奏唱的和音諧符,作為主角的她,警察工作已不僅是一種職業、一項事業,更是演繹成了一門藝術。
她性格直率陽光,始終頑強與病魔斗爭
見到陳靜,很容易被她的率真和爽朗的笑容所感染,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經歷坎坷且重病纏身。
陳靜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的丈夫是部隊的一位高級定向爆破專家,年輕有為;她的兒子聰明伶俐,高大帥氣,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可命運的安排總讓人無奈,1997年,陳靜被診斷出患有腦垂體腫瘤,導致內分泌完全失調,十多年來她一直依靠藥物來維持,藥物副作用很大,而且每年還要接受兩次化療。她說,她最怕的就是每年的磁共振檢查,每次她躺在那里都會昏死過去,她怕有一天再也醒不過來。2006年,陳靜的丈夫又因患惡性淋巴瘤離開人世。面對親人的離去,作為年幼兒子、年邁父母的依靠,陳靜將所有的痛苦和悲傷深深地藏在心底,2007年,武進區公安局首個警民聯調室在新城派出所成立,陳靜毅然挑起了大梁。工作中,她常常拿自己的經歷和糾紛中的當事人說理,尤其是在家庭糾紛中,常說得當事人淚流滿面。她常說:“你看看我,這么艱難都走過來了,你還有什么想不開的呢?”
因為主持整個派出所繁瑣的調解工作,整天家長里短,同事和居民們送給陳靜一個“陳大媽”的昵稱。
出語“麻辣”、調解獨特讓她遠近聞名
2011年冬天的一天,陳靜接處警出現場。樓道里,一名84歲的老太太裹著被褥在寒風中發抖。而正對著樓道的門口,一名中年婦女右手拿著一把菜刀橫在胸前:“要讓她回家,我就死!”
看著要死要活的婆媳倆,陳靜對著橫刀在胸前、一動不動的媳婦說了一句話,讓對方破涕為笑:“干嘛,學革命烈士啊?”
“遇到一些情緒激動的群眾,必須要讓現場在可控的狀態下,這樣才有解決問題的基礎。”陳靜不回避自己在調解過程中的一些“快言快語”,雖然可能讓當事人一時不快,但他們終究都會明白,陳警官是在幫助自己。
一個被好朋友借了96萬元不還的人,在一個夜晚徹底失去了理智,他先在朋友家中打砸一番,被帶到派出所后在留置室里仍然大吵大鬧,嘴里不停地喊著:“錢不給我,我就不活了。”陳靜分析,這不是一般無理取鬧的人,只是被朋友帶到了絕路,她看著他說:“如果你不活了,還要錢干什么?”一句話就讓對方冷靜了下來。陳靜把欠錢的朋友叫到了聯調室,最終,雙方一起離開了派出所友好協商解決方法。
她一次次從離婚線上拽回愛情
“吵著進來,笑著出去”,這樣從陳靜聯調室走出去的夫妻已經不知有多少對。陳靜總能用一份真心,挽回那些因為誤會快要逝去的愛情。
丁力和小娟這對30出頭的夫妻,十多年前從老家盱眙借錢到武進打拼。經過十幾年的拼搏,夫妻倆同甘苦共患難,終于有了一份惹人羨慕的產業。可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丁力的生活重心發生了轉移,經常忙于應酬,不回家吃飯成了常事,這讓內向的小娟感到十分難受,甚至懷疑丈夫不再愛她。
聽完妻子的抱怨,丁力再三保證,自己早出晚歸,絕對不是因為有了“小三”,而是生意做大了,朋友多、應酬多,無意中忽視了家人的情感需求。
細心聽完這對小夫妻的話,陳靜意識到夫妻感情還在,只是由于雙方不愿意開誠布公坐下談心,才到了今天的地步。陳靜勸解小娟,現在丁力才30歲出頭,正是創事業的時候,忽略家人在所難免。身為妻子,應該成為丈夫身后溫暖的港灣,而不是一味指責丈夫,搞僵夫妻關系。接著又對丁力說,妻子一人跟你從老家來武進創業不容易,你和兒子就是她的全部,你應該理解妻子的心情,工作再忙再累也不能忽視了家人,一定要讓家人感受到你內心對他們的愛。
“老婆,我錯了,對你的關心太少,以后一定改正。你跟我回家吧。”丁力對小娟真誠地說道。回應他的是小娟苦苦壓抑了多年的情感,她當著大家的面嚎啕大哭了起來。哭聲中,對丈夫這么多年的埋怨一掃而光,對丈夫的愛、對家庭的牽掛,又充滿了她的心頭。臨走前,小娟激動地對陳靜說:“謝謝你,陳警官,我可以抱抱你嗎?”
調解結束后,陳靜又多次打電話向丁力和小娟詢問他們夫妻的近況。在電話中,他們爽朗的笑聲以及對生活的滿足讓陳靜徹底放心。
道歉信改為感謝信
2011年10月8日上午,新城派出所轄區一家物業公司60周歲的保安強某在工作中突然死亡,死者家屬與物業公司就最終賠償無法達成一致,矛盾一度升級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在48個小時的連續調解中,陳靜不缺力拔山兮的氣勢,不乏妙語連珠的較量,期間她一時的“靈光一現”,更是把一封道歉信變成了一封感謝信,巧妙、圓滿地將這起糾紛劃上了句號。
在兩天的斡旋調解中,物業公司與死者家屬在補償金額上達成了一致,賠償從70萬元減到了20萬元,就在大功告成之際,物業公司突然提出一個要求,讓談判陷入了僵局:讓死者家屬寫一封道歉信,要貼在自己公司的門口。
原來,事情發生后,家屬曾在物業公司門口拉過橫幅、燒過紙錢,引來了路人的圍觀。這位公司老總要求家屬寫一封道歉信以恢復公司的“名譽”。這個要求讓死者家屬炸開了鍋,已經平復的對立情緒可能再次被激化。陳靜靈機一動:“老總,道歉信是白紙寫的,貼在門口多不吉利,我讓家屬給你寫一封感謝信,用紅紙寫,讓你公司生意紅紅火火!”
老總將信將疑:“真的嗎?”陳靜點頭:“包在我身上。”果然,家屬第二天就用紅紙寫了一張感謝信送給了公司,雙方握手言和。
五年來,陳靜先后受理的各類“法律難處理,公安推不掉,百姓又需要”的民間矛盾糾紛4662起,成功率達98%以上。面對這些成績,陳靜坦然:“生命的意義在于被需要,當深陷矛盾糾紛中的當事人因為我得到解脫,我感到由衷的快樂。”